根据学校工作安排,为进一步推进思维教学,9月18日上午,我校数学学科在许广民副校长组织下,由刘淑静老师召集七、八年级数学组长刘立霞和宋庆霞老师商议并指定了听评课方案。
9月22日、23日,孙景纳,张培培,杨琼三位老师先后对《2.2.1数轴》一节进行思维课堂展示。三位老师“同课异构”,各有特色。
孙老师教学设计清新脱俗,各环节过渡自然,环环相扣,重点突出;张老师设计问题步步为营,直击灵魂,课堂小结用导图形式突出重点,令人耳目一新;杨老师问题由浅到深,引导到位,狠抓落实。
学生们在课堂上思维活跃,积极思考,画图规范,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收获了数学思想和思维方法,都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副校长牛晓芳、许广民和全体初一数学教师进行听课。
9月23日下午前两节,在东录播室举行评课活动。三位老师围绕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说课和课后反思。
许校长进行精彩点评。他认为本节课的情境导入可以设置两个问题:什么是数轴?数轴有什么用呢?言简意赅,直击本节课教学目标。
他围绕部分老师的教学弱点,指出在新知探究中,可以借助一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类比平时画数轴习惯,便于抽象出数轴)设计问题,从怎样读数,刻度是否是均匀的,再大(或再小)的温度还可以表示吗等几个方面,让学生自主抽象出数轴的画法。
许校长依据本节课的重要性,建议老师们,可借助课堂小结这一环节进行升华,联系后边要学到的绝对值,加法法则等知识,使学生明确数轴作为一种数学工具的重要性。
许校长对三位老师思维课堂的点评深入骨髓,他说,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探究新知,再带着更深层次的问题和浓厚的兴趣走出课堂,走向更高领域的知识圈。恰当的问题好比“正确的路标”,教师应注意知识点之间过渡语的衔接和问题的适切性,是学生与老师的思维确保在同一个频道上。
牛校长对“思维”这样诠释: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问题才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做出创新。创新思维是人类创造力的核心和思维的最高形式,是人类思维的精华。它往往源于不同的人对于不同知识的不同层次的理解,而我们的数学课就是要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有新的思考、新的发现,来推动课堂进程。
像平行四边形,数轴,一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等内容,可称之为“种子课”。大家一定要抓住这种“种子课”的承前启后的作用,认真钻研教材,像许校长点评的小结升华部分一样,掀起学生的思维大潮和研究数学问题的浓厚兴趣,使学生“踩着问题来,带着问题走”,借助“155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搭好“戏台”,用问题推进思维,锻炼和塑造学生思维的形成和发展,用好“教---学---评”,唱好“思维课堂改革”这台大戏。
最后,三位老师分别做了课后反思。本节课成功之处在于:从现实生活中的温度计的使用出发,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思想。需要改进的方面有:一是设置问题串,让学生自己类比归纳得出数轴的三要素。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画,让他们犯错,然后把学生自己画的数轴(特别是有错误的)展示,相互指正,以示警戒,效果会更好。
老师们一致认为,思维课堂的节奏就是要“用问题搅乱课堂---发现学生思维误区---解决学生困惑---在问题中升华思维”。这样的课堂效果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提高,才能真正实现由知识型课堂到思维型课堂的转轨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